• 新濠天地xh4555

  • 首页/ 集团动态/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是关键要素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人才是关键要素

    来源 :新濠天地xh4555人力 | 发布时间:2022-12-20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大会报告提出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教育 、科技 、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专家认为,“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位一体”是报告中的一个亮点 。

     

    教育 、科技和人才三位一体是亮点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海燕表示,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科技、教育、创新的内容有很多亮点 。“首先强调了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位一体 。”

    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王海燕认为,这一段表述抓住了三个战略的关键要素 ,即人才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人,科技创新要依靠人,科教融合发展,是实现人才强国的重要抓手  。

    深刻理解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核心内涵

    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前提与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重要论断 ,充分彰显了党对人才自主培养的坚定决心和坚强信心,体现了党对人才自主培养与科技自立自强之间相互关系的精准把握 ,为新时代完善人才战略布局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推进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作为一个整体目标,更加强调系统性思维与全局性谋划 ,注重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及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协同推进 。从培养标准来说,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进一步强化“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的使命意识 ,引导各类人才把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作为自觉追求,突出专业素质,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 ,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从培养主体来说,既包括以教育系统 、科研院所为代表的育人主体 ,又包括以企事业单位为代表的用人主体;从培养任务来说,既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卡脖子”技术领域 ,聚焦科技创新核心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顶尖人才 、领军人才 、高端人才和骨干人才,加快形成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 ,又要基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事业需要 ,培养量大面广 、能切实解决各类问题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构筑稳固的基本盘 ,形成梯度性人才结构;从培养过程来说,既要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深层次机制障碍,细化匹配性政策支持,使人才集聚 、评价、激励、使用等关键要素与人才培养同频共振,切实解决激励保障不足、“现抓现用”、评价简单量化等突出问题,又要积极探索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健全完善长周期 、全过程培养机制 ,厚植人才成长的沃土,使人才培养的根系更加发达 ,构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有力支撑体系。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具有鲜明的指向,就是要进一步发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规模优势 、党管人才的独特体制优势、人才队伍累积的基础优势及国家事业发展急需各类人才的广阔舞台优势,把我国的人才竞争优势牢固建立在主要依靠自主培养的坚实基础之上 ,把人才队伍发展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人才队伍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走好新时代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同样要靠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 ,自力更生,勇毅前行 。从“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到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 、承担新一代载人航天及北斗导航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的人才团队,都是我国自主培养的顶尖人才、领军人才的杰出代表。当今世界围绕科技制高点的人才竞争不断加剧,加快人才自主培养的变革,既是针对西方发达国家严格限制前沿技术和智力资本流入我国、海外引才面临复杂严峻局势所作出的积极回应,更是着眼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选择 。大量事实证明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掌握“硬核”科技的高精尖紧缺人才同样如此 。在加大力度面向世界引才聚才的同时,更要重视本土人才自主培养,消除“自主培养不如引进现成人才成效直接、产出更快”等错误认知,实现高层次引进人才和自主培育人才平衡发展 ,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奠定更可靠、更坚实的基石 。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更加凸显了质量导向,把质量提升作为人才自主培养的首要目标 。没有人才竞争优势,就不可能赢得大国竞争主动。面向未来的人才竞争 ,必然是人才培养的水平竞争,比拼的核心是人才发展的质量 。在战略目标直指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这一新的历史坐标中 ,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已向重质量 、重能力、重贡献转变,加快人才战略的进阶升级 、打造人才创新“能量极”,着力解决人才培养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互动问题,是大国复兴和建设世界强国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路径。

    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质量的竞争

    教育系统是人才自主培养最重要、最基本的依托,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质量的竞争。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是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使命。要深刻认识和领会我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把握教育强国的本质要求 ,以高质量推动教育发展,并用高质量发展检验教育工作成效。高等院校应加大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布局优化 、专业结构调整 、学业评价方式、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力度,构建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学科支持体系 、科研支持体系与评价支持体系,使人才供给能力、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要求相适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相契合 。特别是“双一流”建设高校 ,在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方面担当更大责任 ,既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把勇闯科学探索无人区作为奋力奔跑的新赛道、把敢啃技术攻关“硬骨头”作为人才锤炼的“磨刀石”,形成重大科研成果突破与高质量人才培养的乘数效应;又要高起点布局 、高强度支持基础学科建设 ,进一步强化基础人才培养的前瞻性思维 、战略性思维。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样是基础教育新阶段的重要使命 ,应更加重视学生探究热情激发 、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扩大高天赋学生 、各类偏才的自由发展空间,警惕不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强竞争 、弱选拔”“强大众化、弱针对性”的发展态势。

    进一步发挥政府对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重要作用 。在创新驱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既要进一步提升政府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能力,主动回应全球人才供应链挑战及经济发展动能转换需求,将人才引进与自主培养的目标 、措施纳入政府规划及政策程序,立足国内构建全链条人才开发格局 、搭建高能级人才集聚平台 、形成一流人才生态网络系统 ,又要坚持领域聚焦和需求导向 ,选择适合政策工具,采取更有针对性措施,增强制度有效供给 ,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激活本土人才成长的“一池春水” 。与此同时,要赋予高校和企业更大自主权,有效发挥市场驱动、用人主体在人才自主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

    更加突出高端青年人才的自主培养。有研究表明 ,自然科学领域的科研人员发明创造最佳时期是25岁到45岁,162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做出代表性工作成果的年龄大多在30岁左右,新世纪以来诺奖得主取得标志性成果的平均年龄约为41岁。承担我国“两弹一星”研制的23位科学家,当时平均年龄也不到40岁。截至2021年年底,日本共有2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25位获奖时为日本国籍,20位是2000年后获奖。日本之所以21世纪出现“自然科学诺奖井喷”奇迹,与该国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突出成绩且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构建拔尖创新人才早发现早培养机制密切相关。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力量是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关键所在,新濠天地xh4555要更加自信地把青年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培养作为重点,最大限度激发其成才潜力与创新活力 ,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造就规模宏大、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青年人才队伍。

    1.png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