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濠天地xh4555

  • 首页/ 集团动态/ 行业资讯丨涉及8000万人的职称评审 ,迎来大变化!

    行业资讯丨涉及8000万人的职称评审 ,迎来大变化 !

    来源 :新濠天地xh4555人力 | 发布时间 :2021-09-22

    历经5年

    职称制度改革重点任务已完成

    27个职称系列的改革指导意见出炉

     

    这一涉及全国约8000万

    专业技术人才的改革措施

    将产生哪些影响?

    1634880089377388.jpg



    27个职称系列改革指导意见出炉

    增设11个系列正高

      9月以来,许多地方启动了今年的职称评定工作 。尽管还没收到正式通知,江西景德镇的陶瓷绘画师李小贵非常期待:“2015年我评上副高,本来以为一辈子就这样了,没想到这个职称‘天花板’会突破。”


      李小贵从事陶瓷绘画18年 ,在当地小有名气 。按照过去的规定 ,就算他终其一生雕琢技艺,也只能止步副高。


      今年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发布《关于深化工艺美术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为这一行业的人员首次设置正高职称。“这是对新濠天地xh4555专业水平的更高认可,激励大家进一步提高造诣。”李小贵说。


      尽管职业评价体系已经多元化、市场化 ,但在诸多行业企业 ,职称仍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志,并与工资待遇、科研资源 、上升通道等密切相关。


      2016年12月,中办 、国办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全面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截至目前,包括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 、医护人员等在内的27个职称系列的改革指导意见全部出台 。


      “不只是工艺美术人才,这次改革增设工程、经济、会计等11个系列的正高,惠及近3000万专业技术人员。改革健全了制度体系,完善了评价标准 ,创新了评价机制 ,着重解决评价标准不合理、一刀切等问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副司长刘冬梅说。


      涉及8000万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评定政策,迎来多年未有的大调整 :

      ——工程 、农业等一批职称系列的评审专业得以细分 ;

     

      ——新兴职业不断纳入职称评价范围,新增动漫游戏 、运动防护师、快递工程等13个评审专业 ;

     

      ——针对不同行业特点 ,实行考试、评审、考评结合 、面试答辩、实践操作等多元化评价方式;

     

      ——对研究人员探索实行代表作制度 ;

     

      ——对互联网领域的奇才、“怪才”建立评审绿色通道……1634880101501535.jpg


      “这是现行职称制度实施30多年来首次进行的全面系统改革。种种突破性的安排,旨在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制度。”刘冬梅表示,核心目标是从申报上打破身份、档案等制约 ,畅通各类人才职称申报渠道;从评审上减少条条框框,让干得好的人能评得上 ,真正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导向 ,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造的巨大潜能。

    鼓励以实绩论英雄

    解决评价与使用相脱节问题

      “这次改革不再唯学历、唯资历,论文 、学历不做‘硬杠杠’,以实绩论英雄 。”刘冬梅说,对医护人员主要突出临床实践能力 ,对教师主要看教学质量,鼓励大家在一线建功立业。

    56岁的于刚是山东省立医院眩晕诊疗中心主任,因医术精湛,被称为山东治晕“第一人” ,常年一号难求。但也正是因为精力主要放在临床上 ,论文和科研成果较少,他获评副高14年还没评上正高。


      两年前,山东试水卫生职称“双自主”改革,于刚被定为临床优势型人才,通过侧重临床实绩、降低论文评价 ,在2020年3月获得主任医师的证书。


      “职称毕竟是对专业水平的认可 ,申请加入专业学会或者申报科研项目都对职称有较高要求。另外,评上正高也有利于带团队、开展工作 。”于刚坦言 。


      2020年,包括山东省立医院在内的55家改革试点单位 ,共有5037名专业技术人才取得高级职称。


      此次改革令职称评价标准回归岗位需求和实际贡献。比如 ,对高校教师不再以SCI、SSCI等论文指标作为参评前置条件和判断的直接依据;对医护人员加强医德医风和从业行为评价 ,淡化论文要求;对翻译 、演员 、计算机等行业不再做学历要求等等 。


      近日,山西省发布2021年全省中小学校教师高级职称评审通知,要求校长 、园长和各级教研室教研员如果不从事学科教育教学 ,不得申报正高级教师 ,同时取消了申报正高级教师的奖励和荣誉要求。


      太原市某小学教师张静认为,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有了好的评价标准  ,老师们更能安心站讲台,全心谋教学。


      南京林业大学蒋华松没有发表一篇论文,仅以教学业绩评上了教授;只有高中学历但创作成果斐然的江苏作家周洁,从中级直接获评正高 ;航天六院长动集团军品事业部车二班班长黄汉华等1万多名操作工 、电工 、钳工等,打破学历和身份限制评上正高……


      “随着部分地区 、部分行业先行破冰、红利释放 ,改革取得了阶段性重要进展 ,显著提高了人才评价科学化水平,解决了人才评价与人才使用相脱节 ,评上的用不上 、用上的评不上等问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才理论与技术研究室主任孙锐表示。

    破除条条框框后

    如何确保公平公正?

      5年来,职称政策制度体系初步确立 ,标准、程序等方面基本有规可依、有据可循。但记者采访发现,强调论文篇数 、论资排辈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一些困扰人才的“烦心事”“老难题”尚未完全破解。

    1634880101538241.jpg

    “国家的改革指导意见提出要科学对待论文 、论著等研究成果 。但看最近单位发的评审通知 ,对论文的要求还是没变 。”北京一家事业单位的陈女士告诉记者。


      这家单位负责人事工作的徐先生则认为:“职称标准破易立难。尽管论文与业务关系不大,但评职称总要有一些衡量标准。如果论文、奖项、年头这些都不看 ,那拿什么来筛选?”


      在采访中,部分“211”高校的青年教师也表达了困惑 :“核心期刊论文数至少是一个相对公平的指标,现在不拿它作为要求,那就没有硬性标准了。评审决定权都在专家委员会 ,谁来决定请哪些专家?如何排除人情干扰?操作空间会不会更大?”


      少数受访者反映,职称能不能评得上 、多久能评上,还是受人情世故、资历年限以及和领导的关系等因素影响 。


      “破‘四唯’是中央的明确要求,是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举措,但‘不唯’不是‘不要’ ,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国家层面已经制定了新的标准条件,建立了综合监管体系,现在要做的是推动各项改革落地落细。”刘冬梅说 。


      “各单位需要着眼实际,进一步完善改革配套措施,根据行业和专业差异,选择论文和奖励权重,研究制定评价能力 、贡献和业绩的细化指标 。”孙锐说 。


      2019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 ,要求加强职称评审全流程监管 、完善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核准备案制度。“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孙锐建议,下一步需细化相关办法,推进制度落地 ,去除企事业单位行政化、官僚化干扰 ,同时推动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职称评价。


      刘冬梅也表示,将进一步加强评审专家队伍建设,建立专家诚信记录 ,健全同行评价机制,尽可能地提高职称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针对性。


  • XML地图